作者 維他太太
上架日期 2025-08-25
更新日期 2025-08-25
成為母親後,我最在意的就是家人的健康。像我媽媽年紀大了,開始有骨質疏鬆的情況,走路時我總是特別擔心她會跌倒。也因此我開始研究怎麼補鈣,才發現許多人都以為「補鈣是年紀大的事」,但其實不盡然。鈣不僅能強化骨骼和牙齒,還與肌肉收縮、神經傳導、心臟功能密切相關,是維持全身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如果你也在煩惱自己或家人的骨骼健康,不妨一起了解鈣的功效、食物來源與補鈣建議,以及市售常見的鈣片種類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海藻鈣,各有優缺點,該怎麼挑才適合自己?本文一次整理給你。
說到補鈣(英文:calcium)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骨骼健康。但其實,鈣對人體的作用遠遠不只如此,它能維持骨骼健康、調節肌肉收縮到心血管健康。以下是鈣在人體內的主要5大功效:
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之一。根據2020年發表在《Maturitas.》的綜述文章指出,適量補充鈣有助於維持骨密度,進而降低骨質疏鬆症(osteoporosis)與骨折風險。而研究也發現,搭配補充維生素D、維生素K和鎂,能進一步參與骨骼與肌肉的代謝,發揮更完整的骨骼保健。
鈣參與心肌收縮與神經傳導,同時也是多種蛋白質(例如酵素、離子通道等)正常運作所需的重要因子,有助於維持穩定的心臟調節與神經反應。根據2019年發表於《Int J Mol Sci.》的研究顯示,老年族群發生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明顯升高,其中一項可能原因是心臟收縮功能與鈣離子調控密切相關;一旦體內鈣濃度失衡,可能增加心律不整、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。
若鈣不足,容易導致肌肉無力、痙攣,甚至影響日常活動。一篇2023年刊登在《Int J Mol Sci.》的綜述文章提到,鈣是肌肉正常收縮不可缺少的元素。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組織逐漸退化,包含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傳導接點——神經肌肉接合處(neuromuscular junction)會出現面積縮小的現象,進而引發肌少症(sarcopenia)等問題,而這些變化都與鈣的調控密切相關。
鈣在血液凝固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能幫助傷口止血。一項2024年發表在《Mar Drugs.》的文章中發現,含鈣離子的海藻鈣可縮短「部份凝血活酵素時間」(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, aPTT),且當鈣離子濃度愈高,凝血所需時間愈短,有助於加快止血速度,並可能降低感染風險。
鈣穩態(calcium homeostasis)是指血液中鈣濃度維持在一定範圍內(約8.5~10.5 mg/dL),以維持體內神經傳導、肌肉收縮等生理功能正常運作。根據2020年發表在《Int J Prev Med.》綜述文章指出,若血中鈣含量下降,女性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等經前症候群(premenstrual syndrome, PMS)症狀;適量補充鈣質有助於恢復體內鈣平衡,進而改善情緒與經前不適。
以前我也以為自己應該不會缺鈣,直到生完大寶後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狀況,像是常常半夜小腿抽筋、關節卡卡、偶爾還會覺得手麻。查資料後才知道這些可能都是缺鈣的症狀,也才意識到補鈣真的不是年紀大的專利。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懷疑自己是不是鈣不夠,可以先從以下幾個常見症狀自我檢視看看:
當然,這些症狀不一定完全代表缺鈣,但如果你平常乳製品吃得少、日曬也不夠,那就很有可能鈣攝取不足。像我現在就是日常飲食搭配鈣保養品來幫自己和媽媽補充鈣,雙管齊下。
你以為只有年長人才要補鈣?再強調一遍,其實以下這些人都很適合補充鈣質:
很多人以為「補鈣是年紀大了才需要做的事」,但其實這觀念真的該打破了!根據2005年發表於《J Reprod Med.》的研究指出,女性不只在更年期容易缺鈣,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對鈣的需求也會明顯增加,但普遍攝取量卻長期不足。所以像我自己在生完大寶後就開始補鈣,因為懷孕、哺乳真的會大量消耗體內的鈣,加上我平常不太喝牛奶,又長時間抱小孩、忙進忙出,偶爾會覺得膝蓋痠、半夜腳抽筋,才驚覺自己可能早就出現缺鈣的狀況了。
事實上,女生從青春期開始就應該注意鈣的攝取,因為骨質會一路累積到大約30歲達到高峰,之後就會慢慢流失。如果年輕時沒有存夠,到了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會更快,像我媽媽現在已經是骨質疏鬆,必須每天固定補鈣來維持骨頭健康。
所以,不論是青春期少女、備孕中、孕期或像我這樣已經當媽的女性,其實不同階段都可能需要補鈣。不是老了才補,而是愈早開始存「骨本」,對身體愈好。
我在幫家人挑鈣保健品時,一開始最沒頭緒的就是「到底要買含鈣量多少的鈣片才夠?一天應該補多少鈣才合適?」尤其像我媽媽已經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,而我自己則是生完二寶後,明顯感覺到身體需要額外補鈣。後來查了衛⽣福利部國⺠健康署的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》,才發現鈣的需求其實會隨著年齡、性別和生理狀況而有所不同,下面幫大家簡單整理出來,讓你也能快速對照自己或家人的需求:
年齡 | 建議攝取量(mg) | 上限攝取量(mg) |
---|---|---|
0~6個月 | 300 | 1,000 |
7~12個月 | 400 | 1,500 |
1~3歲 | 500 | 2,500 |
4~6歲 | 600 | 2,500 |
7~9歲 | 800 | 2,500 |
10~12歲 | 1,000 | 2,500 |
13~18歲 | 1,200 | 2,500 |
19歲以上 | 1,000 | 2,500 |
懷孕期女性 | 1,000 | 2,500 |
哺乳期女性 | 1,000 | 2,500 |
那到底吃什麼食物補鈣最快呢?小魚干是最有效率的補鈣食物之一,再來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奶類,如果是吃素者,可以考慮豆腐或深綠色蔬菜這些也都是常見的高鈣食物。平常只要多搭配這些食材,對維持鈣平衡就很有幫助。
食物類別 | 食物舉例 | 鈣含量參考 (每100g) |
優點 |
---|---|---|---|
乳製品類 | 牛奶、優格、起司 | 牛奶:100 mg 起司:約700 mg |
含量高、吸收率約30%~35%、生物利用率佳 |
小魚干 | 小魚干 | 約1,200 mg | 可直接吃下骨質、鈣質最豐富、體積小密度高 |
豆製品 | 豆腐、豆干、豆漿 | 約138 mg | 鈣與植物性蛋白同時攝取,適合素食者 |
深綠色蔬菜 | 菠菜、芥藍、莧菜 | 約100~300 mg | 天然高鈣來源,但草酸高者吸收較低 |
海藻類 | 昆布、紫菜、髮菜 | 約150 mg | 含多種礦物質,搭配食用有加分作用 |
至於水果雖然不是主要鈣來源,但像無花果乾、奇異果、橘子、芭樂這些含有維生素C或天然鈣質的水果,也能幫助提升吸收率。吃得對,比光靠補充鈣片還更有效!
水果 | 鈣含量(每100g) | 補充優點 |
---|---|---|
無花果乾 | 162 mg | 鈣含量高、含鎂和鉀 |
奇異果 | 34 mg | 富含維生素C,有助鈣吸收 |
柳橙、橘子 | 40 mg | 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,可提升鈣利用率 |
黑棗乾 | 43 mg | 鈣含量高於一般水果,且含鐵助補血 |
芭樂 | 20~30 mg | 含維生素C極高,間接幫助骨骼生成 |
我一開始挑鈣片時,也是一頭霧水,到底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海藻鈣有什麼差別?後來查了一堆資料,才終於搞懂每種鈣的特性。以下整理一張我自己當初做的筆記表格,幫大家快速比較不同鈣片的差異,也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或家人的產品:
種類 | 原料來源 | 含鈣量 | 吸收率 | 優點 | 缺點 | 適用對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碳酸鈣 | 石灰、貝殼等 | 最高 | 較低 | 含鈣量高、價格實惠 | 吸收需依賴胃酸,腸胃敏感者可能會脹氣、便秘或不適。 | 一般成人、預算有限者 |
檸檬酸鈣 | 檸檬酸與鈣鹽合成 | 較低 | 中等 | 吸收率高,溶解度佳,不需胃酸,空腹可食,對腸胃友善。 | 含鈣量較低、價格稍高 | 胃酸較少者或服用制酸劑者 |
海藻鈣 | 海藻或藻類植物 | 中等 | 最高 | 天然來源,含鎂鋅等礦物質,生物利用率佳。 | 價格高、品質差異大 | 偏好天然來源、想補充礦物質者 |
過去我們比較常聽到鈣片建議飯後補充,主要是想藉由胃酸幫助吸收,避免腸胃道不適。但其實不同種類的鈣片,最佳食用時間也有所不同:
像我自己是選擇吃檸檬酸鈣+海藻鈣,一方面比較溫和,且時間比較彈性所以主要是配合吃維生素D的時間,因為兩者一起吃可以幫助鈣提高吸收率。另外也要注意,鈣一次的攝取量不要超過500 mg,因為身體一次吸收有限,最好分次吃會比較有效率。
我以前也總以為「鈣有吃就好」,但其實光補充鈣質還不夠,要有效促進鈣質吸收並強化骨骼,還需要搭配維生素C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K、鎂等營養素。
常常有朋友問我:「鈣片可以天天吃嗎?會不會吃久了對身體不好?」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這個疑問,畢竟補充保健品還是會擔心「吃太多會不會有負擔」。但後來查了很多資料,其實只要依照劑量、不過量,鈣是可以長期補充的,尤其像我媽媽已經有骨質疏鬆,每天固定吃鈣+維生素D,才比較不會有骨頭痠痛或怕跌倒的問題。
至於副作用呢?長期過量攝取的確有可能會造成便秘、脹氣,甚至是高血鈣症(hypercalcaemia)、高鈣尿症(hypercalciuria),且增加腎結石的風險,特別是水喝不夠的情況下。所以我自己的原則是:
簡單來說,只要選對產品、補充得宜,鈣片是可以安心長期食用的。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補這麼多鈣,也建議諮詢醫師,或透過骨密度檢查、抽血檢測來了解自身的鈣質狀況,避免補過頭反而造成身體負擔。尤其是曾有腎結石病史的人,更應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長期補鈣。
最後,維他太太也要提醒讀者,補鈣不是「多多益善」,適當的劑量及正確補充方法才能真正對身體有幫助。像是前面已有提到,身體一次能吸收的鈣有限,單次補充不要超過500 mg,分次補充身體才能真正吸收進去。另外,也要記得搭配維生素D、維生素K等營養素,因為它們是幫助鈣吸收的重要幫手。最後,在補鈣的同時也別忘了多喝水,不只能幫助代謝、排出多餘的鈣質,也比較不容易便秘。如果需要長期補充高劑量的鈣,像是有腎臟疾病或腎結石者,維他太太建議一定要先和醫生討論過,才能補得安心、也補得健康。
RELATED
蔓越莓功效解析》女生吃蔓越莓有什麼好處?6大蔓越莓功效整理
2025/06/05
甘露糖功效解析》甘露糖是什麼?4大甘露糖功效整理
2025/04/23
黑瑪卡功效解析》黑瑪卡更珍貴?4大黑瑪卡功效整理
2025/04/11
葉黃素功效解析》護眼吃葉黃素有用嗎?5大葉黃素功效整理+注意事項說明
2025/04/07
RECOMMENDED
益生菌推薦排名》解析20款益生菌挑選3大步驟+5個選購要點
2025/08/15
B群推薦排行》男性女性怎麼挑?20款B群完整比較
2025/08/01
魚油什麼時候吃?早上吃還是晚上吃?詳解食用時機和劑量
2025/07/16
蔓越莓益生菌推薦排行》解析20款蔓越莓益生菌挑選3大步驟+4個選購要點
2025/06/17
蔓越莓功效解析》女生吃蔓越莓有什麼好處?6大蔓越莓功效整理
2025/06/05
Q&A
這裡有健康保健知識、破解迷思,以及嚴選優質好物 讓我們用心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刻!